南阳试题资料

首页 > 南阳公务员 > 试题资料

2021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2月24日)

河南华图教育 | 2021-02-24 08:43

收藏

  2021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2月24日)

  1.(单选题)自然界中本无废物,一种物种的废弃物,就是另一种物种的养料。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要使它们再回归到循环使用的系统中,尽可能减少浪费和破坏。环境文化认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物质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改变传统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便是循环经济。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自然不是静态增长而是动态平衡的

  B.大自然不是静态循环而是动态增长的

  C.循环经济不是静态增长而是动态循环的

  D.循环经济不是静态循环而是动态平衡的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引出自然界没有废物的话题,进一步指出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要使它们再回归到循环使用的系统中,尽可能减少浪费和破坏,最后通过环境文化提出主旨观点,即“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物质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改变传统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便是循环经济。”分析可知,文段最终话题落脚点是“循环经济”,强调改变传统工业文明单纯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将废弃物重新利用,进行动态循环。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意图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与主体“循环经济”不符。D项:与文段作者观点不符。

  2.(单选题)语言发明以前,古人是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和声音来交流沟通。后来古人开始用图符、岩画等方式记录和交流信息。大约三千年前开始出现了文字。人类也发明了击鼓、鸣号、敲钟,或是烽火、标志信号等方式进行远距离的通信。古罗马人很早就已经知道鸽子具有归巢的本能。在体育竞赛过程中或结束时,通常放飞鸽子以示庆典和宣布胜利。中国利用信鸽鸿雁传书或许更早。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古代人类一直保持着传统自然的通信方式

  B.古代人类的信息交流和远距离通信有种种不便

  C.文字出现之前人类的交流主要依靠非语言符号

  D.文字出现之前人类的远距离通信主要依靠信鸽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提出“语言发明以前,古人是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和声音来交流沟通”。之后分别阐述“古代的外国和中国分别使用文字、信号、信鸽、烽火等非语言方式进行通信交流”分析可知,文段为“分—分”结构。正确选项就是要全面概括分句内容。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非文段重点。B项:属于无中生有。D项:表述片面,偏离重点。

  3.(单选题)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社会,马克思在讲到社会时总在前面加上“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等定语。社会只有具体的社会形态,即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依次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状态,都不是永恒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有其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过程,总是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的状态中。因此 。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社会是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的

  B.不能用僵化的、固定的眼光来看待社会

  C.任何社会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D.不存在超验的、抽象的社会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划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文段开头阐述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社会,之后进一步解释说明社会形态和阶段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特点。划横线处位于文段末尾,要起到总结承上作用。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上文内容的总结,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C项、D项:属于原文部分内容,有重复之嫌。

  4.(单选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磐、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通过结论词“所以”引出观点,即“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是文段的主旨句。后文通过“孔子”“音乐”两个例子进行举例论证,进一步论证“多样性和和谐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无中生有。C项和D项:围绕例子的表述,偏离文段重点。

  5.(单选题)“黑马”一词其实是从英语舶来的,原指体育界一鸣惊人的后起之秀,后指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的人,无贬义或政治含义。首先在英文中使用“黑马”的人,是英国首相狄斯累利,他在一本小说中这样描述赛马的场面:“两匹公认拔尖的赛马竟然落后了,一匹‘黑马’,以压倒性优势飞奔。看台上观众惊呼:‘黑马!黑马!’”从此,“黑马”便成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名词。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论证“黑马”词义的起源

  B.阐释“黑马”一词的内涵

  C.分析“黑马”词义的演变

  D.介绍“黑马”的感情色彩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提出“黑马”一词的以及含义,然后通过具体事件举例论证。故文段是“总—分”结构,首句是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和D项:“内涵”“感情色彩”均对应分述内容,表述片面。C项:文段并没有具体说明“黑马”一词“演变”的过程,无中生有。

  6.(单选题)中国的沙漠的确为世界上的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已经去过了地球上最为寒冷的南极洲,也去过了地球上最为干燥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极端环境。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中国沙漠为外星研究提供理想场所

  B.中国沙漠比南极洲更适合进行生物研究

  C.科学家为何选择中国沙漠作为研究对象

  D.具有最极端的环境是中国沙漠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中国沙漠为世界上的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接着通过科学家去过两个具有极端环境地方的情况对前面的说法进行解释说明,即科学家进行实验需要的是将最冷和最干燥结合起来的环境,中国沙漠符合此要求。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是主旨句,主要讲中国沙漠为科学家进行实验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生物研究”无中生有。C项:“中国沙漠”相当于“实验室”,而非“研究对象”。D项:没有提到重要信息“科学研究”,且文段重点讲中国沙漠对科学研究的意义,而不是讲中国沙漠的主要特点。

  7.(单选题)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问题中国阴历年比阳历年少11天多,然后指出解决对策,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最后指出这一对策巧妙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主要讲中国古人如何解决阴阳历调和的难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作用”表述不明确,文段主要强调闰月设置是为了解决阴阳历调和的难题。B项:对应文段尾句,属于论证的部分,非重点,且“历法”属于扩大概念,文段只是强调闰月的设置,并非所有历法。C项:“世界性问题”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8.(单选题)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過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

  B.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观点“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后以1998年长江大洪水的事例具体论证湿地对抵御洪水发挥的缓冲作用。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是主旨句,主要讲的是湿地对抵御洪水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都是单纯围绕举例子的内容进行的表述,非文段重点。C项:没有提到文段论述的核心话题“湿地”。

  9.(单选题)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况最准确的是: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这些文化的作用,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指出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在转折之后,主要强调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新思路”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B项:文段的主体是“文化遗产”,而非“现代化建设”,与文段论述的主体不一致。C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无中生有。

  10.(单选题)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因为价格杠杆自会调节石油的流向,确保人类以剩下的石油找到更好的新能源,而不是全用到几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使夏天变凉爽的能源需求上。实际上,如果我们遵循价格杠杆,甚至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那些价格杠杆不起作用的地方,多是机制本身有问题的地方,改进机制,才能使价格杠杆更有效。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改革体制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的前提

  B.能源的无谓浪费问题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C.提高能源价格有利于合理利用与节约能源

  D.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进而对此进行解释说明,接着以“实际上”进行转折,指出“如果我们遵循价格杠杆,甚至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最后一句是对这一论点的补充说明。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句在转折之后,主要强调价格杠杆本身的积极作用。

  第二步,对应选项。D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改革体制”与尾句“改进机制”说法不一致。B项:“能源的无谓浪费”文段并未提及。C项:与文段重点内容不符,“遵循价格杠杆”并非意味着只能提高能源价格。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